按官方口径,这笔钱分十年花,每年直接贡献 0.18 个百分点,叠加乘数效应后实际可能摸到 0.3~0.4 个百分点。别小看这零点几,在当下 GDP“保五”的语境里,它相当于把经济顶在及格线上的那只手。
一、直接贡献:0.18% 是怎么来的
支出法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雅江 1.2 万亿全部计在“固定资产投资”科目里。十年均摊,每年新增 1200 亿元固定资本形成。
以 2024 年名义 GDP 约 126 万亿元做基数,1200 亿/126 万亿≈0.095%,官方却给出 0.18%,中间差的那 0.085 个百分点就是“投资乘数”的第一次放大——建筑工人领了工资去下馆子、钢厂多接订单又扩产,一圈转下来,GDP 账面比初始投资多了近一倍。
二、二次放大:钢铁、水泥、有色全链条
参考 2020 年房地产链的数据,每 1 亿元建安投资可撬动上下游合计约 1.9 亿元增加值。雅江这种纯钢筋水泥的巨型工程,产业链更集中,系数只会更高。
保守按 1.8 倍估算,1200 亿元投资→2160 亿元增加值,对应 GDP 再抬 0.17%。两次叠加,0.18%+0.17%≈0.35%。
三、通胀效应:温和涨价也算 GDP
大坝吃掉的钢材、水泥如果因为去库存而涨价 5%,名义 GDP 会跟着水涨船高。按上述行业占 GDP 比重粗算,再贡献 0.02~0.03 个百分点。
所以最终落在 0.3~0.4 区间,比官方“每年 0.18%”更贴近现实。
四、横向对比:1.2 万亿到底多大
2020 年全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11.9 万亿,雅江一年 1200 亿≈1% 的增量;
对比美国 2021 年的 1.2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年均 2000 亿美元占美国 GDP 约 1%,中美体量不同,但比例都在“一只强心针”的量级。
1.2 万亿不是大水漫灌,却是精准滴灌。在当下“缺项目、缺信心、缺需求”的三缺环境里,它把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填进表内,也把钢铁、水泥、有色的价格托在成本线上方。数字不大,刚好够用。
千里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