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华润啤酒近10年后,侯孝海突然辞职了!
华润啤酒掌舵人侯孝海离任
近日,华润啤酒(00291.HK)发布董事会主席侯孝海离任公告,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决定辞去该公司董事会主席职务。
华润啤酒表示,侯孝海辞任后,董事会主席职位将暂时悬空,直至公司委任合适继任人。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将暂时承担过渡期间董事会主席的工作及责任。
对于卸任后的去向,侯孝海透露,自己不会去喜力啤酒任职,也不会回成都创业,自己可能会当老师。
值得注意的是,侯孝海任期年收入最高达847万元。即便中间经历回调,一直到去年,侯孝海薪酬仍有360万元。
离任前不久,侯孝海还曾连续两次大规模减持华润啤酒股份,5月7日以均价28.04港元/股减持,5月12日以27.43港元/股再次减持,合计抛售93.8万股,套现2611.85万港元。
此次减持后,侯孝海持股量从101.8万股骤降至8万股,减持幅度高达92%。恰逢这个节点,侯孝海的“大手笔”让外界对华润啤酒的成长性不禁有了新的怀疑。
七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
资料显示,侯孝海现年57岁,2001年加入华润集团,2016年4月获委任为华润啤酒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并自2023年4月20日起由首席执行官调任为董事会主席。
在侯孝海担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期间,华润啤酒启动了“啤+白”双赋能的模式。
在侯孝海“掌舵”的9年左右时间里,华润啤酒营收规模从2016年的286.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86.4亿元,增加了约34.6%(约99.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则由2016年的6.2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7.39亿元,增幅高达653.4%(约41.1亿元)。
不过,华润啤酒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实现营业额386.35亿,同比下降3.57%;净利润47.39亿,同比下滑8.03%。其中啤酒业务收入364.86亿元,同比微降1.03%;白酒业务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加4%。
这是华润啤酒七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
作为对比,行业内的有力对手燕京啤酒就保持着稳健增速,其2024年营收146.67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达63.74%。
此外,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华润啤酒在近9年间陆续关掉了36间啤酒厂,截至2024年年底,华润啤酒员工数量约2.6万人,较2016年的5.82万人下降超50%。
对比啤酒业务的收入规模,白酒业务的体量似乎无法实现“啤+白”的构想。
“啤+白”战略的折戟之路
2021年,华润啤酒开启多元化战略,通过持股或控股等方式相继将山东景芝白酒、安徽金种子酒业、金沙酒业纳入麾下。其中于2023年1月10日,华润啤酒正式完成金沙酒业55.19%股权转让的交割,金沙酒业并表进华润啤酒。华润啤酒白酒业务当前主要由金沙酒业贡献。
不过在酱酒热退潮的大背景下,曾被称为“酱酒黑马”的金沙酒业业绩较收购前不升反降。
作为华润啤酒唯一并表的白酒业务,营业额21.49亿元,同比仅增长4%。对比收购时123亿元的估值,其市盈率已从巅峰期的20倍跌至不足5倍。
侯孝海曾表示,中国啤酒产业正处于高端化的上半场,未来还有下半场。
当前,啤酒高端化从品质提升、价格提高、结构改变,逐步向高端化的第二阶段,即价值化、体验化、个性化和消费的场景化转变,未来可能还要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更加健康、更加环保,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遗憾的是,离任前侯孝海并未能彻底完成高端化,而是留下了正在承压的主营业务。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尽管华润啤酒的高管变动引发市场关注,但华润啤酒的转型趋势已不是某高管个人所能左右。”
啤酒行业增速放缓,这是华润啤酒也无法躲过的行业挑战。
千里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